来吧兄弟,一起玩一起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各种互联网协议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新技术取代老技术的时候,我们究竟是该把新技术放在边缘并且向核心推进,还是把新技术增加到核心,把老技术推向边缘并且最终在网络中取消老技术呢?作为互联网标准开发和推动的主要负责机构,互联网工程工作组(IETF)8月初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了第72次会议,期间就IPv6的推广和应用展开了讨论。 IPv4开始走向边缘 现在大多数考虑采用IPv6协议并且提出实施解决方案的人都考虑了IPv4/IPv6共存。当网络上的IPv6设备是双地址栈的时候,共存是比较简单的:双地址栈设备能够同仅是IPv4的设备或者仅是IPv6的设备沟通。双地址栈的问题是它们既需要IPv4地址,也需要IPv6地址。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应用IPv6的初衷,因为据估算,IPv4地址将会在2012年左右枯竭。双地址栈在五年前提出时,可以说是一种正确的过渡方法。但是,随着新的IPv4地址耗尽,这种方法越来越不可行了。双地址栈对于已经拥有IPv4地址并且能够获得新的IPv6地址的目前的设备来说,仍然是一种正确的方法。但是,对于需要新的地址的新设备和网络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只有IPv4功能的设备与只有IPv6功能的设备相互沟通。这需要解决地址解析的问题,从复杂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方面看,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IPv4与IPv6同存的讨论的背后是这样的原则:IPv4和IPv6共存是必要的。但是这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业内人士认为IPv4停止使用的时间已经为期不远了。此前,有人认为IPv4停止使用的时间大约是在2020年之后。不过参加本次会议的IPv6工作组成员Jdoyle认为,IPv4停止使用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到2014年前后,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是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网络上使用两种版本IP地址,这样不仅复杂,也不安全。考虑到IPv4地址将在2011年左右被耗尽,IPv6的应用在那以后将开始成倍地增长。当IPv6接近或者成为占大多数的协议的时候,网络工作者将积极地撤销IPv4地址以便简化自己的操作。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实施IPv6的讨论一直集中在连接IPv6设备或者在一个只有IPv4的“云”中的IPv6网站。而在本次会议期间,关于IPv6与IPv4共存讨论的重点有一个转变,转向IPv6该如何连接IPv4设备或者在一个只有IPv6的“云”中支持IPv4网站。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把IPv4推向IPv6网络边缘的一个早期的迹象,不过这种迹象再一次指明了最终结束IPv4的方向。 移动数据业务的需要 应用IPv6技术需要三样东西: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支持IPv6的软件以及与因特网的连接。目前,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Vista、Linux(内核版本至少是2.2.1)、FreeBSD、WindowsNT/2000(需要去微软的网站下一个补丁程序),NetBSD,OpenBSD,Solaris等。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一般都会自带一些支持IPv6的网络程序,但是,这些操作系统自带的程序往往并不是最好的,用户需要到网上去找一些好用的支持IPv6的软件。这样对很多用户来说,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对习惯了“傻瓜”式工作方式的人来说,这会影响他们使用IPv6设备的热情。 北美IPv6工作组主席、全球IPv6论坛CTO Jim Bound认为:“从IPv4到IPv6的转变中,网络协议是需要随时转变的,我们不能打破这种指导原则。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的一点是,在这种过渡过程中所有的工程师都应该密切地合作,在很多IPv6的技术攻关中很多是关于数学问题的互联网构架改变。未来IPv6的服务构架,它会如何工作呢?我认为可能是处于一种移动的状态中,比如从纽约到洛杉矶,我们会不断得到新的IP地址。我有一个用户ID,通过移动上网,而我的上网几乎是匿名的,我可能会通过一些服务器连接到数据中心,得到一些网络内容。我可以在飞机上上网,这对于网络或者是对于销售企业、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众所周之,以IPv6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并将成为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商业意义上来说,移动通信行业可能是最大的受益方之一。移动IPv6比移动IPv4有很多优势,它的设计吸取了移动IPv4发展的经验,同时结合了IPv6的许多新特性。移动IPv6能够通过简单的扩展,满足大规模移动用户的需求并能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有关网络和访问技术之间的移动性问题。 缺少杀手级应用一直被认为是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Jim Bound表示,这种情况目前正在改变。随着大量以IPv6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建设完成,融合各种语音、数据、视频的高品质、多样化通信服务正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美国,从移动终端、汽车到自动售货机、报警系统、照相机乃至钥匙环等设备,都已经成功地被连接到网络中,未来这些设备最终会连成一个强大的网络,人们将获得全新的信息与通信服务体验。
信息来源 http://www.cnetnews.com.cn/2008/0827/108869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