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收到的是“工程纪念版”,男孩子就是很迷各种限量限定….
不得不感慨一下自己的运气是真的好…我都没想过能被翻牌子…
箱内全家福:NAS本体、说明书、保修卡、电源、安装工具
Z2的颜值讲真,非常高。不像群晖,纯工业风格太硬朗了…
不信合照对比一下。
放在书桌上颜值是真的高。
安装
Z2的硬盘仓按压即可解锁弹出,这一点虽然方便…但是考虑到家里会有熊孩子的存在,还是隔壁的群晖带锁会比较让人放心一点。
硬盘的安装使用的是内六角螺刀+螺钉…这里的安装就不是特别的简便,而且螺钉由于没有螺帽,多拧几圈就会从另一端拧出来,有点点尴尬。(下图)
硬盘第一次插入的时候需要格式化,网线接好后开启电源会自动更新固件。作为一个新产品新系统,迭代更新优化的还是挺勤快的。
体验
将Z2接入路由器后,首次登陆按说明书输入网址(zconnect.cn)进入登陆界面
极空间的用户账号密码是保存在云端的,并且只能用手机号注册。新设备登陆通过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的方式认证。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极空间不提供上帝视角的账号权限,即使是管理员账号也无法访问其它账号的内容,官方的解释是,希望给家庭里的每一个用户一个平等的使用权,可以各自保管各自的隐私空间。用惯了群晖的人表示,属实有趣…
除了常用的文件上传备份外,极空间还提供了U盘备份、网盘备份(仅支持百度网盘)、下载功能(支持多种常见下载协议,包括影厅爱好者喜闻乐见的pt下载)、FTP备份(从另一台NAS移动资料非常方便)、macOS的时间胶囊备份等。下图是一些备份速度测试。
Z2的配置是Realtek1296的芯片做CPU+2G内存。有熟悉蓝光盒子的朋友应该知道,很多热门的蓝光盒子就是采用的这款芯片,比如芝杜的Z9S。在跟官方沟通后也证实了,他们的系统在这颗处理器上,对视频解码能力进行了深挖。
打开内置的极影视应用后,随便放了点片源进去,nfo信息刮削快速准确
播放画面截图
感受
“精准”,是极空间Z2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一个是定位精准。不管是DIY还是成品NAS,仅从我接触这类产品短短两年以来,各家型号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推出。与之相对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且有这类产品的使用需求。而极空间,则是把目光瞄向了增长最快的个人、家庭用户。不论是硬件选择还是系统交互,都像是为这一类人量身定做。
再一个是刀法精准。极空间在功能应用上十分简约,却并不是一味地做精简。除了文件备份、相册备份、影视资源库、BT下载等基础功能外,也将FTP备份这种群晖、威联通要自己找的好用功能搬到了显眼的位置。对于另外一些像docker等高级功能则并没有提供。乍一看显得非常小气,可能会让程序员和极客们嗤之以鼻大呼交税。如果是2年前我可能更中意性能强大功能全面的家庭旗舰款(所以当时买的918+),但是在经历了痛苦的折腾学习和梳理了自己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后,我发现极空间深度调研了家庭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做出的精简反而对像我这一类轻度用户和小白更为友好。
最好用的NAS是日常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我们没必要为了自己用不到的功能服务去付出额外的学习成本。没有必要入手后还要天天知乎百度“如何用NAS实现XXXX”、“NAS的XX功能要怎么设置才能用”。极空间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做的相当贴心,有“拎包即可入住”的感觉。基础功能的交互做到了简洁清晰,但在使用感受上却丝毫没有精简,非常好用。给我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强健有力”的感觉。
为了照顾到小白用户,功能下面都有引导信息,提供的是非常详尽的图文教程。对新手可谓是满满的善意。
家庭网络带宽的提升、万物互联、信息的数据化都让存储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即使是家庭,也出于各种目的开始慢慢接触了解NAS产品。极空间无疑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积极探索实现自己的理念。它并没有像大多数竞品一样,拼配置、压价格。而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度分析目标人群的需求,定制一个让他们用起来简单、方便、好用的NAS产品。或许在极客和程序员的眼里他的配置性能并不亮眼。但是对于非电脑高手的你我,这样一个产品成为你的第一台NAS,给你的生活提供便利,让你逐步建立培养NAS的使用习惯,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