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三星S6/S6 edge体验:一份接近完美的答卷

802 0
发表于 2015-3-26 22:34: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吧兄弟,一起玩一起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几乎所有新品发布之时,都逃不开这个循环——先是被大部分用户评价为难以接受,被骂奇丑无比,然后逐渐收获赞誉,接着下代新品发布。三星S3是如此,iPhone 6亦是如此,更多我们不知道的小公司产品更是这样。

  只不过大公司有着自己的“魔力”,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推广,通过大批量衍生产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用户的观念,通过强大的销售渠道让用户被迫选择。当然,也靠产品本身的功能足够优秀,优秀到让用户忘记外观设计。

  被骂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款产品是一款外观改变幅度较大、敢于改变的产品,对于三星这样走在专利与销量夹缝中的大公司来说,实属不易。

  熟悉的风格,新鲜的材质

  而多数人拿到S6之后,会多少改变之前仅看图片的印象。着实,从S2到S3到S4到S5再到S6,三星旗舰保持着大致的形状,有着自家的设计语言,只不过四角的弧度一变再变。

  你可以说S6正面屏幕上下留白太多、顶部打孔多不够讲究,但窄边框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它,不但起到了收窄视觉效果的作用,还把S6的身材成功控制在了70.5毫米的宽度。

  不要小看了机身宽度对于手机手感的影响,从S4的4.9英寸机身尺寸到现在,三星一直把自家的旗舰身材控制在5英寸左右,S6尺寸也不过5.1英寸。除了三星有Note大屏系列之外,三星也深知大尺寸对便携性的牺牲。

  造型别致的中框在握持手机的时候显得比较舒服。三星在接近正面及背部的边框上做出圆润的弧度,并在两个侧边形成部分平面,放置电源键、音量键及卡槽。底部与顶部则是圆润的弧线,并形成一个若隐若现的直线。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这个金属边框的四角尤为结实,四角的金属稍微高于大猩猩四代玻璃,其他地方基本持平或略低于玻璃,正面的2.5D玻璃反而不能表现出应有的手感,只能在一定光线反射下才能看到。这样的设计毫无疑问能在手机跌落的时候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对于三星S6这样一款双玻璃设计的手机来说尤其重要。

  大费周章地描述这个金属边框的意义在于,三星一方面铁定要抛弃塑料材质,要在行业普遍都采用金属材质的同时做出创新与手感,另一方面还要规避“抄袭”等指责。最后,保护性的考虑、细节考虑也必不可少,这就是三星S6铝制金属中框的设计难度之处,也是做成一个如此复杂设计的原因。

  初看背部之时,那个硕大突起的摄像头的确并不惹人爱,并且这个设计在三星A系列手机上已经出现,可能后者值得原谅,但作为年度旗舰,三星S6这样的设计显得不够“极致”。

  可能是考虑到对焦速度与素质对于用户来说更重要,三星牺牲了厚度与美观选择了对焦速度。但三星在摄像头区域设计上的手法并不艺术,出于保护镜头不被磨损,四周的金属又稍微垫高。而四周略有坡度的设计给人一种这个突出距离非常之大的错觉。

  再加上补光灯、心率监测区域集合在一个地方,破坏了背部整体的镜面效果,即便镀膜加上玻璃营造出了一种类似绸缎纹理的流光溢彩,但背部仍是被人诟病最多的地方。

  不得不让人佩服的地方在于,三星在叠加了这么多金属、玻璃材质之后,S6的机身重量依旧控制在138克。对比一下,同样为5英寸的HTC One M9重量在157克。前代旗舰,主要采用塑料材质的S5重量为145克。更轻的自重自然能带来更好的手感,特别是拿到手上的感觉低于预期的时候,好感自然而来。

  S6 edge除了拥有双曲面屏之外,你可以把它当做S6。两者多处细节设计几乎一样。由于两侧需要向下弯曲一定弧度,边框自然不能做到S6那样复杂,只留了电源键在右侧、音量键在左侧,卡槽被移到顶部,由S6的双卡变为单卡设计。

  不能忽视的是,收窄的侧边框带来了硌手的感觉,手感整体比S6差一些。

  相比Note Edge,S6 edge尽管带来了双曲面屏,曲面上的实际显示面积S6 edge不如前者,S6 edge有不少内容是跨着正面、棱边、曲面三者显示的,由于棱边有反光效果,不如Note Edge那样一侧曲面显示完全的效果好。可以说三星这次有些讨巧,并且将曲面屏的原本显示及通知功能转向联系人提示功能。


S6 edge曲面侧屏设置界面

  当然,联系人、通讯作为手机的基础功能,是经常会被用到的。而双曲面的最大作用在于,在任何界面向内滑动,会调出设定好的联系人。并且给他们设置好颜色,当手机正面朝下放置在桌面,用户能通过翘起的侧面所反射的颜色知晓来电主。

  用户正常使用时,两侧正常显示,在拍照及发微博时都不会专门成为按键区域或是通知区域。

  只是,原本更大区域的侧面区域在S6 edge上变小,并且双曲面棱边有一定的反光,对正常阅读稍有影响。

  “快”是最直接的体验

  作为三星的旗舰产品,两者都搭载了5.1英寸2K分辨率的super AMOLED屏幕,高PPI加上三星调整后的红蓝绿像素点比重,发绿颗粒严重的super AMOLED屏幕已成过去,短暂的体验中,两者在颜色调教上与iPhone 6没有区别,但比后者更细腻。


三星S6锁屏及主屏界面

  三星在UI界面上向来以繁复取胜,没有用户想不到的功能,只有用户用不到的功能。这次三星在Touchwiz上也做了一次减肥,整合了不少纷繁的功能,国行直接预装了微博等应用,并且用户可以自由卸载。


后台切换界面

  从阴影、操作动画上不难看出,三星汲取了不少谷歌Material Design理念,有一些安卓原生系统的影子,当然,S6也是基于安卓5.0.2系统。

  要说S6体验变化最大的地方,莫过于取消了被吐槽已久的滑擦式指纹识别,采用了按压式指纹识别。在S5、Alpha、Note 4上,滑擦式指纹识别对手指摆放姿势、滑擦速度要求都比较高,识别度也不高,手感也差。按压式指纹识别有着先天优势。


录指纹界面

  在录入指纹的过程中,椭圆形Home键不能像圆形Home键那样更加有效,因此录入时间较长,但录完之后,使用非常方便。

  首先是识别准确度比较高,其次是识别之后速度非常快,比iPhone 6稍快一些。其整体区域稍微高出屏幕一些,也能通过触感找到相应位置,按键手感还是不错的,跟iPhone 6几乎没有区别,在某些方面譬如识别速度,甚至优于iPhone 6。

  依旧出色的拍照


S6拍照模式界面

  S6采用了1600万像素主摄像头,带有光学防抖技术,光圈为F/1.9,对焦速度非常快,对焦点可以追踪运动物体。在实际体验中,S6能追得上跑道上的遥控车。

  最实用的莫过于双击Home键,便可从任何界面进入拍照界面,包括锁屏界面。三星其反应速度最快为0.7秒,实际体验也是如此,手机能非常快地进入拍照状态。

  关于快速启动相机,各家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点亮屏幕,之后从右上角向上滑动(iPhone),有双击音量下键(华为),有同时按两个音量键黑屏抓拍(锤子),都没有双击Home键这个动作方便符合操作习惯。况且,这个操作反应超快。

  三星的拍照实力在Note 4上面已经有所展现,采用相同元器件的S6肯定不会比它差,在操作过程中,它给新浪手机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快,启动快、对焦快、成像快。



三星S6自动模式样张(上),三星S6 edge自动模式样张(下)


三星S6自动模式样张


三星S6自动模式样张


三星S6自动模式样张

  为何抛弃多年的合作伙伴?

  抛开了多年的合作伙伴高通,三星此次在S6及S6 edge上使用了自家的Exynos 7420八核处理器,它首次实现了14纳米FinFET工艺,这也是各移动芯片厂商首次批量被应用的14纳米移动处理器,更小的制程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比如更多的晶体管,更小的体积,更少的功耗。

  由于集成了高通的基带与Mali-T760 MP8图形处理器,S6所搭载的处理器可以说是目前最顶级的移动处理器。

  在体验中,S6也表现优秀,没有出现任何迟疑的现象,流畅不足以描述它,只能说它非常快。在跑分这种产生热量的环节中,它的发热量可以接受,没有达到烫手的程度,都集中在摄像头区域,掌心不容易接触到。


安兔兔跑分

  在安兔兔5.6.2版本下,S6的跑分为58829分,远高于魅族MX4及Note 4,也是这颗移动处理器的原因。

  在发布会上,三星只是简单介绍了三星PAY,其通过NFC技术或MFT技术(三星刚刚收购的LoopPay公司提供技术) 完成通信,指纹识别作为辅助工具。尽管被看做是对抗Apple Pay的重大举措,但三星PAY要等到夏季末才能使用,进入国内更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具体体验如何还要看我们以后的体验。

  总结

  就上手的几个小时而言,新浪手机越来越读懂了三星,这家有着丰富技术储备的公司,屡次实现了多个黑科技的公司。在S6上展现了多项超越同行的工艺、技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三星都能拿出领先的技术,并将这些东西都体现在自家旗舰上。

  在不缺乏技术的条件下,如何抉择、如何平衡、如何取舍反倒成了最大的难题,于是尽量都集成上,至于外观设计?已经是尽量在平衡了。况且外观这种见仁见智的事情,时间也会校正用户的审美。

  单就产品而言,S6与S6 edge相比前代产品S5提升太多,可以说在国内厂商的重压之下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当然,三星需要引导用户多去体验,才能明白这款产品的优势所在。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淘宝小店

邀请码

VIP会员

微信客服

公众号

微信群

投诉/建议联系

support@gebi1.cn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隔壁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56481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