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内地影市透视 大片 大导 大档期 都别迷信 |
回顾2014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的296亿元已经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相较于2013年217亿元的内地票房总收入,整体增长高达36%。
2014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定格在296亿元,300亿票房的“目标”近在眼前,但却又失之交臂。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年底贺岁档没有轰轰烈烈地产生出巨额的票房。《一步之遥》、《智取威虎山》这样的重磅大片,尤其是前者都没有及时掀起票房风暴。296亿总票房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 和2013年赵薇的《致青春》和郭敬明的《小时代》类似,2014年新导演继续异军突起,国产电影票房前十导演的平均年龄继续下降。很多大导演的电影都未能造成市场轰动,很多原本寄予厚望的好档期也未有惊喜表现。市场的不可预测性是一直存在,2014年电影市场数据给业内证明,大导演、大档期、大制作都不是票房的灵丹妙药。 2014年相较于2013年的217亿元的内地票房总收入,整体增长36%还是相当高的,从2008年开始一直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率,人口红利和影院建设等因素带来的快速增长依旧显著。如果2015年增长率不变,总票房有望摸高到400亿人民币。因此,300亿并非为制定的目标,而是市场预期,只不过在GDP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电影业会在2015年受“口红效应”继续高增长,还是增长放缓,目前下判断还为时过早。 引进片《变形金刚4》以19.85亿元的成绩豪2014年票房总冠军,国产片《心花路放》凭借11.6亿元的成绩拿到了国产片冠军。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只是8亿元的票房落差,《变形金刚4》在全球市场斩获10.8亿美元(超60亿人民币)的票房,而《心花路放》的海外市场的表现几乎不值一提。在这种背景下,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2.25%,并不让人太过兴奋。 2014年随着环球影业公司正式在中国内地建立办事处,好莱坞六大完成初步布局,再加上东方梦工厂、传奇东方等好莱坞背景公司的成立,内地已成为好莱坞目前最为瞩目的海外金矿。在我们大谈内地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时,别忘了有一半是好莱坞电影所“贡献”的。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自2002年的《英雄》上映之后被逐步激活以来,内地银幕总数已超过23000块,相比美国3亿人口和40000块银幕的市场量级,中国市场仍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北美市场每年的票房总额是100亿美元左右,即便是在未来5~8年的时间里,中国内地市场超过了北美(这其中好莱坞电影依旧要贡献一半。)但面对好莱坞的全球市场布局,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4年仅好莱坞六大公司在除北美外的市场共拿到140亿美元左右的票房,换算成人民币是867亿,而中国所有电影每年海外战绩也就18亿元左右,将近50倍的差距。 回望2014年,中国内地不仅创造了更多的新纪录,也出产了各类佳作和烂片,掌声与喝倒彩都没有缺席。档期之争在2014年更为激烈:贺岁档神话色彩下降、春节档贡献了最多的票房、暑期档和国庆档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刚进入2015年,预测未来的事暂时放下,先来回顾和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票房大增长:持续涨幅,300亿不到又何妨? ![]() 总票房不过300亿又如何 票价下降人次上升 2014年国内总票房296.39亿,很多人惋惜距离300亿只有一步之遥。然而实际上,2014年36%的增长率比此前三年都要高,仅次于2010年64%的增长率。2011年到2013年,票房增长率都落在银幕增长率后面,说是影院驱动型也不为过,代价是上座率被拉低,影院日子很难过。 而2014年银幕净增5397块,30%的增长率是近五年的最低值,两下对比,说明影院的上座率上扬,影院和制作发行环节也由此收益,票房的影院驱动型变为影片驱动型。上座率的飙升一方面取决于影片质量,另一方面2014年电商售票平台的强力推广,拉低了电影平均票价。2013年全国平均票价为40.3元,而2014年平均票价下降为35.7元,观影人次从5.04亿上升到8.3亿。
![]() 《阿凡达》四年半的纪录 《变4》将其打破 2012和2013年,国产片都非常争气,《人再囧途之泰囧》和《西游降魔篇》都当上年度总冠军,到了去年《变形金刚4》才为引进片夺回头衔,这也是《变形金刚》第三度在中国加冕年度总冠军,前两次是2007年的首部和2011年的第三部。《变形金刚4》一上映就势不可挡,光是重量级纪录就轰下半打,包括首日最高(1.88亿,受害者是首日录得1.22亿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单日最高(2.3亿)、首周最高(6.3亿)、单周最高(7.56亿)、最快过10亿(7天)。当然,还有19.78亿的总票房最高,攻破了《阿凡达》(13.79亿)保持了四年半的纪录。 《变形金刚4》的大卖,是中国成为好莱坞片最重要海外市场的典型标志,最近几年全球电影市场的扩容主要依赖中国,2014年全球新增长票房里中国市场贡献率7成多。2012年中国以28亿美元超过日本的24亿,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由于日本市场趋于饱和,2014年中国约48亿美元(296亿人民币),据新华网报道,占全球375亿美元票房的13%,去年这个数字是10%,2012年为7.8%。
![]() 10亿票房俱乐部 今年诞生了三部 2010的《阿凡达》把超级卖座片带到10亿时代,此后三年,每年有一部10亿级别的影片,而第一部国产10亿电影要到2012年才隆重出炉。去年10亿电影首次大爆发,年初是《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年中有《变形金刚4》,十一《心花路放》,一头一尾都是国产片。 10年前,亿元俱乐部还是门槛极高的卖座片标杆,如今升级为10亿才是硬道理,国产片已有四部过10亿,比引进片还多出一部。而四部10亿国产片,导演徐峥、周星驰、郑保瑞和宁浩,比当年亿元俱乐部的首批会员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可是年轻多了,显示出电影业正在改天换地。 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十名导演平均年龄为43.3岁,而今年这个数字下降到40.8岁。 ![]() 8.3亿观影人次 大城市票房比例下降 2014年中国的观众总数是创纪录的8.3亿,当然,2002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在创纪录,从不歇气。这个数字真正的意义在于,考虑到影院都在城市里,中国总数大约是7亿的城市居民第一次可以年均看一场电影。 中国电影业还不够大,所以需要不断扩大观众基础,把从没有进过电影院的观众拉进来。这个过程是相当明显的,中国最大的城市市场北京占全国票房比在稳定地下降,每年降一个百分点,2010年还有11%,2014年就不到8%了。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甚至小县城的观影人次上升很快。 ![]() 300部影片公映 国产佳片难寻 虽然年票房没到300亿,可是至少公映的影片超过了300部,平均每周近6部。不要小看这组数字,没有影片数量做保证,观众就没法行使投票权。影片数量上去后,质量却进步不大,去年的《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和前年的《天机·富春山居图》,都是公认的烂片,可是前者票房近4亿,后者高收3亿,原因就是占住小长假的天时,又没有相当的对手,更没有引进片来搅局,观众不看也得看。 据简单统计,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十名时光网友给予的平均分为6.32,而2014年前十名的平均得分下降为5.88。由此可以看出,网友对2014年高票房国产电影满意度是在下降。 而《一步之遥》就没这个运气,口碑不佳,地盘立即被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智取威虎山》和《微爱之渐入佳境》接管。观众有了话语权的结果,质量不过关的电影慢慢会被市场抛弃,2014年上映的237部国产片中,很多上映三天后便不得不出局,其中有72部国产片票房不足100万。 档期大落差:三起一落,大片大导演不再受宠 ![]() 春节档国产片盛宴 和过去电影界人士关注的12月贺岁档相比,2014年春节档开始显示出更大的威力,毕竟12月并没有法定假期,而春节则是扎扎实实的全民休假一周。大年初一公映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和《澳门风云》,一个比一个勇猛,全都打进年度榜国产片的前10名,而2013年的全球头号卖座片《冰雪奇缘》,虽然也获准进入春节档,但只得2.985亿。 在这些国产片的带动下,2014年春节档三周总票房28.39亿,周均票房达9.46亿,高居全年各大档期之首,三周总票房更比2013年同期多收13.41亿。 ![]() 暑期档国产大师与“虎”共舞 《分手大师》更应该叫“分手大胆”,邓超的导演处女作居然与“好莱虎”的虎王《变形金刚4》同日上映,从没有国产卖座片如此好斗。然而《分手大师》赌赢了,首周票房1.54亿,第二周又涨了66%,总票房6.66亿,正好搭上年度十强的末班车。 整个暑期档,国产片都信心十足,《后会无期》、《小时代3》首日过亿,《京城81号》不仅是首部过亿的惊悚片,还把标准提高了4倍。国产片与强大的“好莱虎”一起给暑期档加热度,三个月的暑期档总票房过90亿,日均产出1亿。暑期大量休假的青少年成为了观影主力,也喷发出惊人的消费能力。 ![]() 国庆档军备竞赛升级 原本主打国产古装动作片的国庆档,因招牌影片的疲软,近几年深陷鸡肋档期的尴尬。来到2014年,国庆档收获两大利好消息,一个是招牌影片大换血,古装标签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伙伴喜剧《心花路放》、剧情片《亲爱的》、警匪片《痞子英雄:黎明升起》,传记片《黄金时代》;另一利好是假期市场急剧升温,而国庆档是春节之外唯一有七天长假的档期,各类售票网站也火上浇油,为争夺市场份额大肆补贴预售票。 国庆档就这样有预谋地狂飙起来,周票房10亿,为历来第三高,观众总数是惊人的2880万,而领头羊《心花路放》六天进账5.98亿,创下国产片单周新纪录。国庆档和春节档的票房狂飙,再次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假期才是电影档期的根本。 ![]() 2014贺岁档感冒严重 贺岁档12月平静得可怕,所有重要的票房纪录都非常安全,而月总票房25.4亿,单月只能排在2014年第六位,显然是被冻感冒了。票房不如预期的都是大导演的大片——吴宇森的《太平轮(上)》和姜文的《一步之遥》,两大贺岁档主力合起来只卖了7亿,只相当于姜文四年前那部《让子弹飞》,但2010年的总票房只有102亿。 虽然12月有圣诞节这样年轻人热衷的“洋节”,但除了周末几乎没有任何法定假期,以往主要靠各种快到期的兑换券突击消费以及团体票,而今年这两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感冒”也在所难免。 贺岁档12月也不是没有亮点,《智取威虎山》是年度国产片季军,累计总票房已过8亿,青春片《匆匆那年》以怀旧牌虏获5.85亿,此外,第二梯队的《微爱之渐入佳境》和《撒娇女人最好命》也大受欢迎。 产业大洗牌:激烈竞争,民营企业的浮沉 ![]() 光线中等为王 2014总票房:31亿 单片冠军:《爸爸去哪儿》6.9亿 2014年最卖座的10部国产片中,光线发行了三部,依次为《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和《匆匆那年》,从中我们能看出光线的侧重点,那就是多头并进,中等为王。光线极少参与那种高成本大片,而更愿意做回报丰富的中等规模影片的接盘侠,《爸爸去哪儿》脱胎于芒果台的热门真人秀节目。 《匆匆那年》改编自有极高人气的青春小说,光线虽然不是开发方,但以强大的发行能力为两部影片推波助澜,而打造《分手大师》的邓超,一直与光线关系不错。光线去年发行的卖座片还有《同桌的你》、《亲爱的》和《四大名捕大结局》。 ![]() 博纳影业回到顶级 2014总票房:24亿 单片冠军:《后会无期》6.2亿 在无所作为的2013年之后,博纳以《智取威虎山》、《后会无期》和《澳门风云》回到顶级公司行列,和光线一样拥有三部年度十大卖座国产片。《智取威虎山》和《澳门风云》代表的是博纳深厚的香港电影人资源,徐克为华谊兄弟拍摄了两部《狄仁杰》,但还是把《智取威虎山》带到博纳,王晶一向与博纳合作无间。 韩寒自编自导的《后会无期》,是博纳应对电影业求新大趋势的妙招,影片在暑期档大红大紫,票房超过6亿。博纳其它的卖座片还包括《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和《窃听风云3》。 ![]() 乐视四下出击 2014总票房:19亿 单片冠军:《小时代3》5.2亿 乐视最擅长的是混合模式,以量取胜。结交的名导张艺谋和陆川分别带来《归来》和监制的《脱轨时代》,而吴宇森的《太平轮(上)》显然代价过大。乐视影业网罗香港电影资源也在2014年开花结果,但比博纳要差不止一个等级,包括甄子丹主演的《冰封:重生之门》、《临时同居》、《反贪风暴》和《六福喜事》。 乐视还参与投资了《敢死队3》,虽然归入进口片,分账比例大大降低,但票房总算过4亿元。除此之外,乐视在成本中等的《小时代3》、《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和《老男孩猛龙过江》上也获益不少。 | ||||||||||||||||||||||||||||||||||||||||||||||||||||||||||||||||||||
![]() 万达坚决与明星结盟 2014总票房:9亿 单片冠军:《北京爱情故事》4亿 从2013年的《警察故事2013》我们就能看出新玩家万达与明星抱团的决心,而这一策略在2014年愈发明显。陈思诚自编自导自演的《北京爱情故事》是情人节的重磅炸弹,票房在4亿以上,《催眠大师》是徐峥离开喜剧试水惊悚悬疑类型的作品,是五一档的小赢家。 爱情片《一生一世》虽然未获好评,但以人气回升的谢霆锋搭档女神高圆圆,还是卖出了2亿的身价。到年底,万达又以《十万个冷笑话》宣示自己作为大公司不能缺席贺岁档的姿态。 ![]() 华谊过电影小年 2014总票房:8亿 单片冠军:《微爱之渐入佳境》2.8亿 即便是华谊这样的老牌豪强,也得时不时要忍受小年之苦,电影业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2014年就是华谊的小年,在年初的《前任攻略》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之后,华谊就缺席了热闹非凡的暑期档和国庆档,直到10月底才拿出无甚反响的《一个人的武林》,影片总算过了亿元关。 直到贺岁档,华谊才重振旗鼓,一连拿出两部影片,彭浩翔执导,周迅和黄晓明主演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口碑票房双丰收,而顾长卫导演,杨颖和陈赫主演的《微爱之渐入佳境》逆袭《一步之遥》,票房近3亿。 ![]() 电影公司后起之秀急上位 星皓年度冠军:《西游记之大闹天宫》10.5亿 不止是大公司可以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中小公司也有机会上位,像惊悚片玩家福建恒业就以暑期档黑马《京城81号》向第一阵营进军,接下来还有黄真真导演的女性喜剧《闺蜜》。星皓并非新玩法,但成绩一直不突出,直到奇幻巨制《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在春节档虏下10亿票房。 此外,摩天轮参与了《心花路放》和《同桌的你》两部卖座片的投资发行。而作家孔二狗发起的游族影业,以另一种姿势给自己挂上新玩家的标签,那就是开发制作《三体》。比较悲催的是小马奔腾,本来已有大公司的气象,但在当家人意外死去后,优质资源散去,包括《匆匆那年》的发行也是由光线公司负责的。 文艺想翻身:兴衰起落,春夏秋冬又一秋 ![]() 《白日焰火》柏林擒金熊 “文艺片”其实是很模糊的概念,也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叫法,一般都有参赛欧洲电影节的经历。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拿到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主角奖(廖凡),就成了再标准不过的文艺片。实际上,文艺片更接近于中国美国的“奥斯卡颁奖季影片”,未必是卖座片,但在艺术和技术的各个环节非常出色,得到从业人员的认可。 柏林电影节一向中国片青眼有加,但得金熊奖仍然难度极大,而《白日焰火》是2007年的《图雅的婚事》之后中国片首次擒金熊。影片在春季档的三月下旬转入内销后,也得到观众的认可,票房过亿,似乎让人看到文艺片票房大翻身的机会,事实并非如此。 ![]() 张艺谋任性《归来》 在票房和艺术都有些夹生的《山楂树之恋》之后四年,张艺谋继续向文革要题材,拍出了这部《归来》。影片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而张艺谋的上一部作品《金陵十三钗》也是来自于严歌苓的小说。《归来》还是张艺谋签约乐视之后的首部作品,新搭档当然要给他足够的创作自由,于是他召来巩俐和陈道明两大演技派高手,并以文艺片少见的高成本“任性”了一次。 从文艺片角度看,夏初上映的《归来》票房还是相当不俗的,收了2.94亿,但张艺谋也为文艺付出了一点代价,《归来》在2014年的国产片中只排到17位,是他首次跌出年度前十。 ![]() 许鞍华汤唯携手《黄金时代》 传记片不一定文艺,但香港名导许鞍华和编剧李樯炮制民国女文青萧红的传记片,就非“文艺”不可了。《黄金时代》成本之高,很多大制作的商业片也要瞠乎其后,汤唯和冯绍峰领衔的演员阵容也堪称豪华。影片上映前,业界普遍看好其市场表现将超过《白日焰火》,就连大数据也被其晃花了眼,做出离谱的错误判断。 然而许鞍华在投资人覃宏的支持下,选择了一条文艺片中的羊肠小道,主角对着镜头说话,节奏缓慢,而片长竟有三个小时。有趣的是,《黄金时代》自认是够商业的文艺片,结果在史上最拥挤的国庆档上阵,首日即遭受沉重打击,最终票房5000来万,文艺片在当今的市场想翻身何其难。 ![]() 一整年竞赛得奖的《推拿》 以一群盲人按摩师为主角的《推拿》,票房只是刚过千万,也并非文艺片卖座代表,但它却是娄烨的最卖座片,也是他风格更为成熟的作品,而且多了他以往影片少见的幽默感。《推拿》2014开年就在柏林电影节上赢得最佳摄影银熊奖,年底在金马奖上则揽下最佳剧情片奖在内的六项奖。 娄烨有点像是所谓的“演员导演”,对演员很有号召力,对演员的表演提升也相当大。《推拿》中既有经常与他合作的秦昊、郭晓冬,合作过一次的黄轩,还有首次加入娄烨班底的梅婷。《推拿》从表演、电影语言和导演手法在2014年国产片里都首屈一指,但对主流观众影响力不够,未能吸引到更多的人。 ![]() 《亲爱的》口碑与票房丰收 陈可辛不会承认《亲爱的》是部文艺片,因为他的商业本能太强大,而且该片由巨星黄渤和赵薇主演,连绿叶都是郝蕾、佟大为和张译这样的明星,所以陈可辛要在国庆档和《心花路放》扳手腕。但从影片寻子的题材和赵薇角色的纠结来看,《亲爱的》还是有着文艺片的气质,商业片在结尾总要解决问题,而《亲爱的》在结尾却留下更多的问题。 《亲爱的》不如《中国合伙人》卖座,但也是国庆档的第二号卖座片,更重要的是,影片是2014年难得反映社会现实的严肃题材电影。 |
2014年中国内地市场国产电影票房前40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