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st的终极高参压制有多牛逼 |
先来看一下x264的预设
- slower: --b-adapt 2 --direct auto --me umh --partitions all --rc-lookahead 60 --ref 8 --subme 9 --trellis 2 - placebo: --bframes 16 --b-adapt 2 --direct auto --slow-firstpass --no-fast-pskip --me tesa --merange 24 --partitions all --rc-lookahead 60 --ref 16 --subme 11 --trellis 2 目前国内外主流压制标准是slower起步,所谓极限高参一般则是指placebo。 差异主要是这三个参数 subme 9/11,me umh/tesa ,merange 16/24 subme 11 me tesa 均为各自最高值。 merange可以更高,但其实也并非越高越好。 那么高参的意义何在? 不同于qcomp psyrd aq-strength等参数,subme和me 更高的值都是更复杂的算法 高参可以得到更好的压缩率或者说更好的画质(引用我仰慕的ee大神的话说,“从编码器的角度来说,追求画质和追求压缩率是一码事”) 如果我不知道一部片要用什么参数的话,那么无脑placebo 加qcomp psyrd aq-strength等的默认值,肯定能比slower加qcomp psyrd aq-strength 默认值等得到更好的质量 如果我熟悉参数,可能slower 加上一些qcomp psyrd aq-strength等的调整,就可以达到比palcebo更好的效果 如果placebo加上其他一些合适的参数呢? 最后再次引用ee大神的话说,“参数的提升,越到后面获得的收益越小,考虑压缩时间的话性价比越来越低,但收益总是有的,如果压缩一方愿意用时间和电费换取您可能看不出来的那点细微提升的话,我看不到什么理由不用更好的参数。” 至于beast,我没怎么关注过他们的参数,所以不做评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