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多盘位影音数据仓库NAS优秀方案:OpenMediaVault(OM..
本帖最后由 bookworm 于 2014-4-29 10:17 编辑说起OpenMediaVault,简称OMV,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陌生,确实,相比较群晖的DSM,以及FreeNas、Nas4Free来说,OMV相当低调,我也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才接触到OMV,并最终让它成为了我DIY的多盘位Nas的主系统。
我DIY NAS也是最近一个月的事情,之前使用群晖212J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主要用来PT下载高清电影,然后NFS分享给家里多个播放器播放。因为212J只是双盘位的NAS,所以我会定期把群晖下载好的文件,copy出来存在硬盘上,再用硬盘盒连到播放机播放。这样,一是想看电影时查找硬盘有些麻烦(我手工建了一个电影List表格来查找),二是不能提供多终端共享,所以,就有了组建多盘位NAS,作为影音数据仓库的想法。
一开始是想买块悦升的N70E-DR V3,结果到处断货买不到,无意中入手了一块微特迈WTM-NVR主板,有12个SATA口,于是就折腾出来一个“12盘位黑群晖系统”,通过修改系统参数,成功把我储存电影的NTFS格式硬盘以eSATA设备挂载到DSM系统中,但是使用下来发现,由于群晖特殊的系统结构,不支持单硬盘休眠,这样所有的硬盘都会处于工作状态,无论是功耗还是硬盘损耗,都不能够接受。虽然eSATA设备可以手动“卸载”,但必须重新插入或者系统重启才能够再次加载,而再次加载之后,之前设置的共享权限全部丢失,需要重新设置。这样一来,就使得我原先的想法不能实现。
基于上述原因,开始尝试使用其他的系统,先后尝试过FreeNas、Nas4Free、以及Windows平台下虚拟安装DSM。这三种方案都可以实现单硬盘休眠,但FreeNas和Nas4Free是FreeBSD平台的,系统配置难度挺大,其中一个NFS共享设置,我就怎么都搞不定,无论怎么设置,客户端都看不到,而Windows平台虚拟DSM,我总觉得不是很可靠。后来在一个群里,听到也是买这块主板的一个香港的兄弟Brandon Ng介绍说他之前用过OMV,可能适合我的需求,于是就去搜索了一下,并下载、安装、试用了一段时间,目前感觉这个系统确实是我这种家用多盘位,用作影音数据仓库的用户,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由于国内介绍OpenMediaVault使用的文章不多,加上OMV的配置比DSM还是要复杂一些,所以就在这里特别开个帖子,希望能够和OMV的用家以及对OMV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学习、交流OMV的使用。由于本人非IT专业,对Linux更是一窍不通,因此此贴并非教程,只是学习帖,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有熟悉、精通OMV的大侠能够加入,提供更多的经验让大家分享。
【目录】
1、OpenMediaVault简介
2、系统安装
3、系统配置
4、第三方插件安装
5、常见问题Q&A
6、插件使用介绍……
本帖最后由 bookworm 于 2014-4-21 17:01 编辑
【OpenMediaVault简介】
OpenMediaVault是一个开源的基于Debian Linux的下一代网络附加存储(NAS)解决方案。 它包含众多服务,如SSH,(S)FTP,SMB / CIFS,DAAP媒体服务器,RSync,BitTorrent客户机等。 并具有通过插件可增强的模块化设计框架特性。
OpenMediaVault主要是设计用于在家庭环境或小的家庭办公室,但不仅限于这些场景。 这是一个简单和易于使用的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允许任何没有更深的知识的人来安装和管理的网络附加存储(NAS)。
OpenMediaVault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插件(Plugin)方式,这一点有点类似于群晖的“套件中心”,这样就使得系统在易用性和扩展性有了很大提升,并且已经有一些第三方插件开发团队开发了多个很成熟的实用插件。
OpenMediaVault 包含以下重要特性:
核心
[*]Debian Linux(Squeeze)系统(i386 or x64)
[*]基于Web方式的系统管理
[*]通过Debian软件包简单的系统升级
[*]用户管理
[*]计划任务
[*]多语言支持(0.4.18版支持繁体中文)
[*]基于DNS-SD(Apple's protocol)的服务公告
[*]插件系统
[*]系统升级
[*]系统升级
网络系统
[*]链路聚合
[*]网络唤醒
卷管理
[*]硬盘电源管理(APM/AAM)
[*]GPT分区
[*]EXT3/EXT4/XFS/JFS文件系统支持
[*]软RAID JBOD/0/1/5/6/...
[*]配额 (每个卷)
[*]访问控制列表(ACL)
[*]共享管理
[*]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
监测
[*]系统日志
[*]检测程序(Watchdog)
[*]S.M.A.R.T.
[*]SNMP (v1/2c/3) (只读)
[*]电子邮件通知
[*]主动进程和系统状态监测
服务
[*]SSH
[*]FTP
[*]TFTP
[*]NFS (v3/v4)
[*]SMB/CIFS
[*]RSync
(由于第三方插件的存在,使得实际可用的服务远不止这几项系统默认服务)
附:
OpenMediaVault源码下载地址
OpenMediaVault官方技术支持论坛
另补充:
FreeNAS、OpenMediaVault、NAS4Free关系:Olivier Cochard-Labbe在2005年创建了FreeNAS项目,后Volker Theile加入该项目作为核心开发人员;2009年12月Olivier Cochard-Labbe发表声明停止为FreeNAS 0.7版本开发新功能后,Volker Theile创建了基于Debian Linux的OpenMediaVault项目,并采用GPLv3授权;iXsystems收购FreeNAS后重写了网页框架和构架在2011年发布了全新的FreeNAS 8版本;2011年其余开发者基于FreeNAS 0.7开发了分支并重新命名为NAS4Free。 本帖最后由 bookworm 于 2014-4-22 22:16 编辑
【系统安装】
先来说系统安装。
第一步,当然是到OpenMediaVault源码网站去下载系统,打开网站之后,选择“Files”页面:
然后可以直接点击“Download openmediavault_0.5.0.24_amd64.iso (260.0 MB)”这个链接,就是下载最新版64位系统镜像文件。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下面的不同文件夹去选择下载不同的版本,包括最新版本的64位和32位镜像文件,以及选择下载历史版本系统。不过,根据另外一个朋友的经验,他安装了i386版本的系统之后,系统挂载的2T硬盘全部被认作是1T的硬盘,改安装amd64版本之后,这个问题没有出现。
下载好ISO文件之后,按照惯例无非选择下面三种之一的方法安装:1、刻录成光盘然后光盘启动安装;
2、使用UltraISO等工具写入到U盘,设置U盘启动安装;
3、在虚拟机中加载镜像文件安装。
由于现在的主板基本上都支持U盘启动,所以刻录光盘安装基本上很少人使用,自从我接触NAS系统以来,一直都是写入镜像文件到U盘,U盘启动安装的方式,而且感觉系统安装也是挺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开源的NAS系统,基本上毫无障碍。没想到这次在安装OMV的过程中碰到了不少麻烦(虚拟机安装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出在实体机U盘启动安装上)。
碰到的现象是,用UltraISO写好U盘之后,BIOS设置从U盘启动,结果系统无法启动。我一度以为是64位系统有问题,还尝试去下载了32位系统,结果故障依旧。后来Brandon Ng告知他也碰到同样地状况。官方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意思就是说,不要使用UltraISO来制作启动U盘,而要使用UNetbootin这个工具来制作(从官方网站来看,UNetbooktin这个工具是就是用来Ubuntu、Fedora和其他Linux系统启动U盘的工具),这个工具在将系统文件写到U盘之后,会再创建一个bootloader,这样就能够顺利U盘启动了。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工具的使用,从官方网站下载之后解压,得到一个可执行文件,双击执行,会显示以下画面,选择“光盘镜像”,格式选择“ISO”:
点击那个“……”的按钮,会弹出文件选择窗口,选择你下载的OpenMediaVault的ISO镜像文件:
软件会自动开始执行,总共有4步,执行完成后选择“退出”。
这样,你制作好的U盘就可以启动了。不过,实际上,用这种方法制作也不见得可行。从我和另外一位朋友“薛定谔的猫”使用的经验来看,能否启动,还跟你使用的U盘有关,我没有找到什么规律,我用了三种U盘,一个Kingston的16G U盘,一个Sandisk 8G酷豆,一个Kingston 32G U盘,最后只有那个32G的U盘能够成功启动,其他两个都没有启动成功。所以,如果U盘启动不了了,请尝试更换其他U盘来试,说不定就可以成功了。另外根据“薛定谔的猫”的说法,还可以用VM虚拟机,把系统安装到一个独立的硬盘,安装完成后,再用这个硬盘来启动,也是可以的。
总之,U盘启动确实是个麻烦,但是千万别轻易放弃,毕竟OMV还是相当优秀的。
好,如果你已经能够顺利启动,那么你会看到这个画面:
如果是虚拟机安装,则会看到这个画面:
选择“Install”来安装。第一步选择安装语言。建议选择“English”,如果选择“中文”,后期可能会出现区位编码不一致,造成“终端”连接出现乱码的问题。
开始加载附加组件:
配置网络,如果你的主板有多个网卡,这一步会选择主网络端口。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安装的时候,请一定要连接好网络,一旦无法连接网络,后续下载安装Package的时候会出错,虽然能够选择忽略,把安装进行下去,但是最后安装好的系统似乎有问题。另外,最好在路由器打开DHCP,这样安装过程系统会自动检测获取IP地址信息的,如果你没有使用路由器的DHCP,当然也可以,安装过程中系统会提示你手工输入IP地址等信息。
Hostname根据你的喜好自己设置:
域名根据你的网络环境来设置:
设置root的密码(注意,这个密码不是web管理页面admin的密码,安装过程中不能设置admin密码,必须要等系统安装完成后,登陆web管理页面才可以修改admin密码,默认的admin密码是:openmediavault)。
再输入一次root密码:
选择你所在的时区,这个随便选,等web管理的时候再去修改:
选择你要安装到哪个驱动器(这里一定要小心,不要选错了,也不要选择你的启动U盘,如果你是U盘启动安装到另外一个U盘的,这里要注意选对U盘):
选择好安装目标后会出现这个画面,询问你是否继续对硬盘进行分区,如果选择No,就不会继续安装,必须选择Yes才能够进行下去(如果是已经安装过的磁盘,再重新安装的时候,好像不会出现这个画面了,猜测是磁盘在上一次安装中已经分好区,所以不再提醒):
开始对磁盘进行分区格式化:
开始安装系统:
这一步选择Package的镜像服务器,建议选择“China”的,访问速度会快一点。如果之前的网卡没有配置好,到这一步之后,会提示镜像服务器连接有问题,如果跳过,后续的安装会有问题,所以,再提醒一次,一定要把网络连接好:
我选择163的镜像,你也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择:
代理服务器设置,如果不需要,留空,继续:
配置apt下载器:
安装Grub boot loader:
选择把Grub boot loader安装到哪个磁(默认就是你安装OMV系统的目标盘,一般来说,如果是OMV单系统,继续就可以,如果你电脑中已经安装有其他操作系统,OMV要作为副操作系统,那这里有可能需要修改Grub boot loader的装载位置,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安装完毕,拔掉安装U盘,按继续,系统会重新启动:
正常启动之后,会进入这个画面,缺省选择第一项正常启动系统:
当出现这个画面后,表示OMV已经正常启动,在这个画面中,你会看到OMV的IP地址,打开浏览器,输入这个IP地址,就会进入OMV的web管理页面(注意客户端的IP地址和OMV的IP地址要在同一个网段)
安装完成!
本帖最后由 bookworm 于 2014-4-22 22:11 编辑
【系统配置】
在浏览器中输入OMV的IP地址,就可以进入web管理页面,首先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默认用户名admin,密码:openmediavault:
OMV支持多国语言,但是从官方网站下载的最新版0.5.0.24只有“正体中文”选项,就是繁体中文,没有简体中文:
别担心,我们先到“Update Manager”(更新管理器),这里可以看到有很多更新项目,其中有一项是“OpenMediaVault 0.5.45”,更新这个之后,系统就会更新到最新版,并且包含了简体中文语言包。很奇怪为什么官方提供的下载不是这个最新版,而要通过更新的方式来获得:
当然,你也可以“全选”所有的更新项目进行更新:
开始进行系统更新:
更新完成后按“Close”:
重新载入页面让改变生效:
刷新一下页面,在语言下拉框里面就可以选择“简体中文”:
进入简体中文页面,在版本中也可以看到是0.5.45:
“常规设置”中可以设置web页面的端口,“会话时间”这里可以改一下,默认是5分钟,超过5分钟没有操作,就需要重新登录,所以建议改更长一点。OMV所有的设置都需要按“保存”,然后会跳出一个黄色的警示条,这里需要再点击一下“应用”让设置生效,也可以多个修改保存,最后一起按“应用”生效:
再另一个标签页,可以修改web管理员密码:
在“日期和时间”中,设置你所在的时区,可以使用时间服务器校准系统时间:
到网络设置页面,到“端口”标签,可以看到你所有的网卡状况,系统默认安装好了你主网卡的设置:
点击“编辑”可以修改设置:
作为NAS,建议还是使用“静态IP地址”:
使用“静态IP地址”后,记得到“DNS服务器”标签中,设置一下DNS。我之前有一次,修改了静态IP地址,结果进行插件更新就无法连接,折腾了半天才想起来,没有设置DNS服务器(具体的DNS设置根据你自己的网络去设置,不要照抄下图的地址):
根据系统说明,OMV是支持链路聚合的,但实际上在操作中,一旦你设置好一个网卡,再点“添加”就看不到这个设备,所以没有办法同时选中两个网卡,来做链路聚合的设置。当然,这并不表示就不能链路聚合了,根据Brandon Ng的测试,可以直接修改配置文件,实现链路聚合,但是根据他的测试,链路聚合并没有产生双倍传输速度的效果,以后我会再就此进行测试:
接下来是存储器的设置,首先到“物理磁盘”中可以看到你电脑中的所有磁盘:
每个磁盘都可以通过点击“编辑”来进行设置,可以设置“高级电源管理”、“高级声音管理”(这个我个人认为是硬盘转速管理)、停转时间、是否写入缓存:
高级电源管理有很多选项,根据你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每个磁盘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设置):
设置“停转时间”,也是每个磁盘可以进行独立的设置:
硬盘支持S.M.A.R.T自我监控,可以在“启用”中打勾选择启用,可以设置检查时间间隔、电源模式,以及对硬盘温度进行监测并设置报警:
在“设备”标签可以看到所有磁盘的状态信息:
在Raid设置中,可以创建Raid,点击“添加”之后,会列出所有未建立文件系统的磁盘列表,你可以选中你要加入Raid的磁盘:
Raid方案:可以选择Raid0(条带)、Raid1(镜像)、Linear(线性)、Raid10、Raid5、Raid6:
作为影音数据源仓库来说,我没有Raid的需求,另外,软Raid的可靠性我不是很放心,而且后面我会介绍到snapRaid的方案,也可以实现数据冗余备份,并且任何硬盘的损毁,都不会影响其他硬盘的数据,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不一定需要用这里的软Raid。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创建文件系统(类似于群晖的存储空间),进入“文件系统”可以看到,NTFS格式的硬盘在这里默认已经列出,而对于未格式化的磁盘,在这里则没有列出,需要我们来“创建”:
点击“创建”后,选择你要创建的设备(如果你已经创建过Raid,则这里会列出已经创建好的Raid):
选择好设备后,可以输入“标签”,选择文件系统类型(默认是ext4):
点击OK之后,会弹出对话框,万一你不小心操作错误了,在这里还有一次取消的机会,一旦点击“Yes”,就会把硬盘的数据格式化掉:
开始创建文件系统,这个过程需要花费一点时间:
文件系统创建完毕:
在“文件系统”中就能够看到你创建完成的磁盘了:
还需要点击“挂载”,才能够让这个磁盘处于可使用状态:
而对于NTFS格式的带有数据的硬盘,直接点击“挂载”即可,不需要再创建文件系统了:
接下来可以创建用户,选择“添加”之后,可以逐个建立,也可以导入:
设置好用户名、密码,并选择“用户组”:
这样就创建好了一个用户:
设置共享文件夹:
点击“添加”之后,会跳出窗口,输入“名称”,选择所在“卷”,系统会根据你输入的名称,自动跳出一个“路径”,你可以进行修改,也可以输入“/”,把该卷根目录设置为共享文件夹:
共享文件夹创建成功:
点击“特权”,为此共享文件夹设置用户访问权限:
你也可以通过ACL来设置文件夹的用户访问控制列表,后续有些插件(例如BT)使用的共享文件夹,需要赋予系统用户组权限,就必须在这个ACL里面设置,在“特权”设置页面,是看不到系统用户和系统用户组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虽然叫“共享文件夹”,但实际上创建完成后,在客户端访问是看不到这些文件夹的,客户端访问需要在各自的服务中设置各自的共享文件夹。如果拿Windows平台来作比喻,这里创建的“共享文件夹”,其实可以看做只是创建了“文件夹”,然后在各项服务(应用)配置中,就可以使用这些文件夹,并且在服务配置中,再把文件夹共享出去。不同的服务之间的共享设置是独立的,比方说在smb服务中添加一个“共享文件夹A”,在nfs服务中,并不会也把这个文件夹共享出去,而是需要你在nfs服务中也添加一个“共享文件夹A”,那么通过nfs协议访问的用户才能够看到这个文件夹。后续在服务配置中会就此再做说明。
接下来配置系统默认的一些服务:
先来设几个“共享文件夹”,用来做后面的服务设置。目前我是为每个服务创建了单独的共享文件夹,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服务可以共用相同的文件夹。按照前一步所说的,为文件夹设置好“特权”:
1、FTP:
在“启用”上打勾,然后“保存”,再“应用配置”,就可以了,如果需要对FTP服务器做一些常规设置,也在这个页面里面进行。
也可以在“SSL/TLS”标签页启SSL/TLS链接:
光是启动FTP服务还是不行的,还需要到“共享”标签页来添加FTP共享文件夹。我前面说到过,在“访问权限管理”-“共享文件夹”里面设置好的共享文件夹,是不会默认被任何服务所使用的,你需要在每个服务的“共享”设置中,去指定使用哪个“共享文件夹”,当然,你也可以在一个服务里,添加多个“共享文件夹”:
如图所示,添加了一个FTPshare文件夹,这时,如果你用FTP客户端连接服务器,就能够看到已经有这个文件夹了。文件夹的访问权限是在“共享文件夹”的“特权”标签页或者“ACL”标签页来设置的:
2、NFS:
一样,也是在设置标签页的“启用”上打勾选中,并保存:
同样地,添加NFS共享文件夹。由于NFS的共享不是使用用户名和密码来进行权限管理的,所以,你需要指定客户端。如果所示,是表示192.168.1.*网段的客户端允许访问,如果你要允许192.168.*.*网段的客户端允许访问,那么这里应该写成“192.168.0.0/24”:
NFS共享添加完成,用客户端去搜索NFS共享,就能够看到OMV服务器IP地址:
3、Rsync(Remote Sync)数据镜像备份:
打勾启用服务,类型可以选择“本地”,然后设置“源共享文件夹”、“目标共享文件夹”,设置同步频率和一些参数,就可以让系统定时帮你自动把一个文件夹下的内容备份到另外一个文件夹了。对于家用NAS来说,往往并发任务不多,对磁盘读写速度的要求不会那么高,而且一般也不太会去投资硬件Raid卡,而虽然OMV也可以使用软Raid,但可靠性就大大降低。所以不妨还是使用单盘模式,然后对于保存重要数据的文件夹(比方说家庭照片等),可以通过这个Rsync服务,帮你自动同步备份到另外一个磁盘(我的示例源文件夹和目标文件夹是创建在同一个磁盘下的,实际你可以分别创建在不同的磁盘),这样一旦一个硬盘损坏,你可以在另外一个硬盘中得到备份数据:
除了本地备份之外,还可以创建远程sync服务,可以把OMV上的源共享文件夹推送到另外一个提供Rsync服务的远程服务器上去:
也可以使用“拉取”,把远程Rsync服务器上的文件自动拉取到本地共享文件夹上来:
设置完成,会看到已经启动的Rsync计划。当然你可以添加多个这样的计划:
前面提到的“远程服务器”,OMV本身也支持向其他远程客户端或者服务器提供Rsync服务,只要在“服务器”标签页去开启即可:
开启服务之后,需要添加Rsync的模块,实际上就是对OMV的Rsync服务器进行设置,设置好之后就可以从其他远程来“推送”或者“拉取”数据了:
已经添加了一个Rsync服务器模块,当然,你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多个模块,满足多个远程镜像同步的需要:
4、SMB/CIFS:这是向Windows平台提供共享的服务协议
在设置页面“启用”:
添加“共享文件夹”:
这样,就可以用Windows来访问OMV指定文件夹了:
5、SNMP:一样在“设置”标签页,打勾启用即可:
6、SSH:设置页面打勾启用即可:
7、TFTP:设置页面打勾启用,选定共享文件夹即可:
到此,系统配置和默认的服务配置基本完成!
本帖最后由 bookworm 于 2014-4-29 10:54 编辑
【第三方插件安装】
OMV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使用了“Plugin(插件)”架构(这一点有些类似群晖系统的“套件中心”),并且有一些第三方的团队为OMV开发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插件,这样就使得对Linux不熟悉的朋友,也能够很方便的安装插件来扩充OMV的功能。
要安装这些第三方插件,通常有两种方法:
1、到插件发布网站去下载第三方插件包,然后上传安装;
2、安装插件源,通过插件源在线查找插件,让OMV自己下载安装。
这里特别要介绍一个非常好用的插件源:omv-extras.org,是目前我发现的插件最丰富的一个源,你可以通过访问插件包下载网站去下载包来安装,不过更省事的方法,则是直接添加这个插件源,然后在OMV里面进行安装。
第1步:访问extras插件源包网站,下载插件源包(目前的版本是openmediavault-omvextrasorg_0.6.17_all.deb),将插件源包保存到本地。
第2步:进入OMV web管理页面,选择“系统”-“插件”菜单,这里显示的是系统默认的插件列表,点击“上传”:
在弹出窗口中,点击“Browse…”:
在弹出窗口中找到你在第1步下载并存储在你本地的插件源包文件:
点击“OK”:
上传完成后,在“插件”窗口就能够看到增加了一个“openmediavault-omvextrasorg_0.6.17”插件(版本号可能有所不同),在前面的复选框打勾,然后选择“安装”:
确认:
安装开始,完毕后会显示“完成”,点击“确认”退出:
点击“OK”:
这样在“系统”菜单就会增加了一个新的“OMV-Extras.org”选单,默认只选择了“开启OMV-Extras.org插件源”,如果你喜欢尝鲜,也可以选择“开启OMV-Extras.org测试源”:
在“次要”标签页里面,还可以选择加入其他插件源:
或者添加自定义插件源:
回到“插件”菜单,你会发现没有任何变化,别着急,点击一下“检查”按钮:
开始查找是否有新的插件:
检查完毕,插件列表中会增加出好几个新的可选插件:
第三方插件源安装完毕,丰富的第三方插件功能等待着你的开启! 本帖最后由 bookworm 于 2014-4-22 22:22 编辑
【常见问题Q&A】 关注此贴。 前排观看 关注此贴。 前排支持,坐等楼主更新 本帖最后由 zjchacha 于 2014-4-21 18:29 编辑
OMV没有ZFS这个大杀器,估计过了一段时间楼主就会搞FreeNas了。
这主板的内存是个问题。
楼主辛苦,静待分享经验。学习学习,看系统上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强列关注中,, 关注此贴,这个系统没有版本授权的问题吗? zjchacha 发表于 2014-4-21 18:27
OMV没有ZFS这个大杀器,估计过了一段时间楼主就会搞FreeNas了。
这主板的内存是个问题。
FreeNas的ZFS据说效率很低,另外,我这个NAS主要是做视频数据仓库使用,所以确实没有Raid的需要。另外,我觉得OMV的snapRaid也是很不错的数据冗余备份方案,而且任何硬盘的损坏都不会影响到其他硬盘数据,从管理和扩充的便利性来讲,也很方便。 本帖最后由 bookworm 于 2014-4-21 19:25 编辑
Think商人 发表于 2014-4-21 18:50
关注此贴,这个系统没有版本授权的问题吗?
没有,可以合法地免费使用。 marked一下 marked一下 OMV与U-NAS出的系统一样,都是Debian Linux的内核,U-NAS是要买授权 mark一下,有时间搞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