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首先x86,ARM构架的CPU和x86构架的cpu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
一般人都知道ARM构架的cpu最大的优势在低功耗,性能要和pc的x86,x64比完全没法比,完全一个天上和一个地下的差别,当然手机低功耗是手机致命伤,所以x86手机没法流行估计这个是绕不过的硬伤,但是nas里面低功耗的atom和arm的差别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家可以参考各品牌机型的功耗对比就知道了,nas的最大功耗是硬盘。而且x86最大的好处是不管系统怎么升级第三方应用一般都可以顺利安装,而arm构架因为不同构架指令不同,不同的品牌厂家不同型号的cpu对应的应用一般都不可以通用,就像远程迅雷xware一样一个软件出了几十种类型的安装包大家就明白了。不管怎样组装的性能还是无敌的,赛扬足够,有条件的直接上酷睿了。
如今,主流手机CPU都是四核、八核,联发科甚至开始研发十核了,而且主频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少人认为手机CPU已经能够媲美电脑CPU了。 其实过CPU性能不能只看核数和主频,下面小编将从架构、工艺、主频、核心等方面,为大家比较一下手机与电脑CPU的差别,看看差距到底有多大。
一、架构差异 架构只相当于一座建筑的框架,是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电脑CPU的架构有X86、X64等,而手机CPU主流是ARM架构,从ARM7、ARM9发展到Cortex-A7、A8、A9、A12、A15。 PC机是冯、诺依曼结构体系的计算机,而ARM是哈佛结构的计算机,指令结构也不一样,PC(指常见的X86CPU)用复杂指令系统(CISC),而ARM用精简指令系统(RISC)。 由于定位的不同,手机CPU要功耗低、廉价。所以采用ARM架构的CPU,运算能力大大低于电脑CPU的运算能力,同等频率CPU浮点运算能力相差在几千到上万倍。 二、工艺&主频 另外顺便谈谈工艺制程,手机CPU主流28nm,电脑主流22nm。虽然电脑略高,但是手机CPI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朝着14nm迈进。 再来说说主频,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直接关系。决定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的综合指标,有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因素。 因为CPU的位数很重要,这也就是搭载了64位的CPU的手机比32位快的多的原因。手机CPU和电脑CPU架构由于不同,相同主频下电脑CPU要比手机CPU的运算能力高几十到几百倍。 三、核心的影响 手机多核其实应该叫多CPU,将多个CPU芯片封装起来处理不同的事情,你甚至可以戏称为“胶水核心”,也就是被强行粘在一起的意思。在待机或者空闲的时候,八核的手机也只能用到一到两个核心。
而电脑则不同,PC的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了多个运算核心,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可以处理同一件事情,是多个并行的个体封装在了一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并行处理,双核就是单车道变多车道。 在处理同一件事情时候,核心的增多并没有手机CPU运算能力并没有实际性的增强,可以想象性单车道挤在八辆车上的场景。这也就是为什么Intel的atom手机处理器和苹果的处理器只有双核,却要比大多同频率四核处理器都强。 四、GPU核心 一般来说,手机GPU是与CPU封装在一起的在同一快SoC上,相当intel的核芯显卡。而电脑则不同,早期电脑的CPU通常都是助攻运算,视频和图形处理都交给显卡,显卡集成在北桥中。 后来有了独立显卡,而集显慢慢的集成到了CPU中,而现在核心显卡正在慢慢替代集显了。值得一提的是,Intel最新的核芯显卡功耗、性能都相当优秀,大有取代独立显卡的趋势。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很纳闷了。为什么很多旗舰手机都可以支持4K播放,而电脑播放4K视频却很吃力?其实这是因为有的手机针对H264/H265视频,专门做了特殊的算法优化和硬件上的调整。 所以这些手机播放4K视频通常是硬解,不但不会卡,而且CPU占用率极低。其实电脑也不弱,最新的CPU不但可以软解4K,也可以硬解4K,连最低端的Atom Z3735F播放4K都毫无压力。 造成这个假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传统于PC市场的疲软,电脑的更新速度远不及换手机的速度,导致最新的硬件解码技术无法在PC上展现,让很多人误以为电脑的视频播放能力不如手机。 编者语: 通过以上比较就可以知道,购买手机不能只看CPU、主频、核心数,也要看架构、位数、GPU。虽然移动终端产品在不断飞速增长,但想要要替代桌面电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英特尔新四款Braswell低功耗处理器6瓦,赛扬N3150配GPU支持4K硬解码 http://www.gebi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3839&extra=page%3D1
|
隔壁网希捷酷狼8T硬盘,正品国行,3年换新,只需要1320元,赠送论坛邀请码和VIP!
|
其实黑x中用赛扬配H81和H61的机器功耗都不比arm多多少,对24Hx7x365的来说不差那点钱,很多人喜欢用,当然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所谓各有所好没啥谁对谁错。
白x里面配备x86架构的基本都是中高端机,相对出货较大的1000-2000价位都是arm架构,这点比较可惜,鱼与熊掌的问题。 |
nokia5310 发表于 2015-7-23 20:03 架构本身并不是决定功耗的根本原因,楼主其实也有阐述 毕竟一般情况下(或者说绝大多数情况下)CPU平均运行功耗远低于TDP(散热设计功耗) 并且 一个超过3块硬盘的NAS 优化功耗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更大的硬盘 并且减少硬盘数量 另外 同样的系统(OS)他运行指定程序 完成指定功能的运算量几乎是恒定的(比如重建RAID比如转码比如大带宽写硬盘) 打个比方 ,1.0L的小卡车 和4.0L的大卡车运沙子 就不能说一定划算 因为恒定目标情况下 大车单次的运量提高了 次数比小少了 CPU运算也是如此。 并且现在CPU都带了节能的指令 低运算量状态可以关闭部分单元以降低发热和功耗 所以就不能说ARM或者带L 带U的CPU就一定节能 (或者说省钱) 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不是那种理想主义者 不是那种心怀天下的人)省电的目的是为了省钱 而多半人都不愿意为了省电 多花钱 (最后细算下来 2-3年节约的电费 还不够增加前期投入 那这个就是用买肉的成本种白菜的事情) ARM短期内 受制于制程(其实不明白 ARM核心销售量应该不低于PC架构 制程应该是可以达到或者接近PC架构的)、架构差异 功耗限制 和PC架构对比起来还是会有一定的运算能力不足。 以后或许能有更有效的方式 更多内核 来实现超越PC的性能 其实这种反超也是有先例的 ,早开始的多媒体电脑从奔腾II开始(80686 或者叫686、奔2)添加了声卡和显卡,那时候的显卡架构,核心数量 主频都难和CPU一较高下,现在的同价位GPU 在浮点运算上 秒CPU几条街。 那时候大规模运算都是采用分布式计算机 大型机 中型机之类的技术实现(完全是CPU计算),分析一个卫星云图都要很多电脑来做几天,现在用GPU通用运算 大型工作站即可轻松完成了。 |
楼主写的很好。。。我也有同感。。。
ARM替X86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省电什么的 都是萝卜青菜的问题。 |
还以一个方面就是兼容性问题。x86处理属于通用处理器,windows、linux、freebsd、xxx什么系统都能用,效能略有差异。而arm处理器是需要系统进行针对性编译的,否则都未必能用,效能也非常看重优化的深度。对于家用来说,x86还是首选,为什么?方便啊!易用啊!
对于功耗来说,混这的谁会在乎多几瓦少几瓦啊。而且现在这个趋势,制程上x86完胜arm,很多堪用的处理器能耗都低的吓人。配合大容量低功耗的硬盘和高效率的电源,长期运行的电费成本就会很低。也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
签名被屏蔽
|
秃头才子 发表于 2015-7-25 08:20 windows 还是黑群? |
签名被屏蔽
|
Intel进入14nm功耗降的更低了,arm估计最好只能用台积电的16nm了。为什么NAS大多是用的都是Marvel的arm处理器呢
|